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3)

来源网址:http://www.sdogt.com/

  大庆石油会战初期,油田科学研究院开发一室的科技人员贴出的一幅对联。是大庆人不迷信、不自卑、勇攀高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写照。60年代初期,大庆第三口探井喷油。甩开钻探后探井陆续喷油,证实了大庆是个油田连片、油层成串的大油田。这时会战领导机关决定战略转移,挥师北上,集中力量,拿下油层厚度大,油井产量高的有利地区;同时决定尽快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当时,编制油田工发方案的是一批刚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技术人员和没毕业的实习生。以前他们只从书本上看到过一些油田开发方案的例子,一下子要编制自己的大油田开发方案,困难很多,不知如何下手。一些外国人说什么“大庆油田原油凝固点高,含蜡量高,又粘又稠,只有搬到印度尼西亚才能开采”,并吹嘘,离开他们“中国人就不能开发这样大的油田”。年青的科技人员对此十分气愤,坚定地表示:我们有能力找到大油田,也一定能够开发好大油田。他们以“两论”为武器,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决心高速度、高质量地编制出油田开发方案。正是这样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0几岁的科研和工程技术队伍,从1962年到1964年,先后完成了萨尔图油田开发设计方案的初步研究、碎屑沉积油藏注水开发油层研究、利用平面物理模型研究、油水运动规律和小层动态分析方法研究等项目。这些成果都达到当时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这副对联生动地显示了大庆年青的科技人员排除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的论点,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这种高度的自信心、自尊感和自强意识是大庆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

  【宁可把心血熬干 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

  这是“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以“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榜样,为实现油田开发建设的宏伟目标发出的坚定誓言。是王启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的生动体现。王启民在实习期间患了比较严重的类风湿病。病痛发作时躺下坐不起来,坐下站不起来。但是王启民从来不向病魔低头,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由于现场试验需要,他经常跑现场,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再恶劣的天气也阻挡不了他。1965年,他的风湿病发展到头上,两眼红肿,医生警告他,再这样下去有双目失明的危险。但他却离不开科研现场,咬牙挺着。后来还是领导强迫他去兴城疗养,才使病情得到控制。却落下了腰椎间隔性僵直的病,经常弓着腰走路,痛得厉害了需要孩子在后背上踩才能缓解。尽管如此,王启民四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工作上,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就连春节,家人都很难在一起吃顿团圆饭。科研攻关到了紧张关头,他经常工作到深夜,研究院办公大楼的灯,总是他办公室的最后一个熄灭。王启民加班加点工作的时间多得难以计算。在王启民身上有一种勇挑重担,攻坚啃硬的“铁人”作风。从1970年6月起,王启民带领项目组的同志承担了事关油田稳产全局的中区西部“分层开采,接替稳产试验”任务。他们捆起行李就住进了试验区。白天带上干粮上井调查,取资料,晚上进行分析比较,画油水变化曲线,研究调整措施,编写施工设计,常常干到半夜。夏天帐篷里又闷又热,蚊子咬得满身大包,冬天又冷得要命,王启民有时披着棉被工作。在这种条件下,他们坚持不懈,顽强攻关,一干就是10年,共采集分析了1000多万个数据资料,绘制出了油田第一张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饱和度图,揭示了油田不同含水期开发规律和稳产办法。王启民在科研攻关中不怕挫折失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呕心沥血的忘我精神,克服困难,勇于夺取胜利。为开发被国内外油田判了“死刑”的表外储层,王启民带领试验组的科技人员,历经了七年的艰苦奋战。王启民的办公桌上经常摆着两块岩心,他常常凝视着岩心上的油渍苦苦思索。他们先后打了3口探井,全告失败。在试验区打了19口油水井,又有一半含水高达60%。面对挫折,王启民没有灰心,没有退缩,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科学求实的态度,一口井一口井地反复分析数据,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王启民他们熬红了眼睛,熬尽了心血,终于攻下了难关,使表外储层开采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王启民就是这样,一门心思全部用在了他所热爱的石油地质事业上,夜以继日苦干,为油田长期高产稳产,攀登了一个又一个高峰。王启民这种“宁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创业精神,鼓舞着广大石油职工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二次创业”中建功立业。

  【敢为天下先 勇闯油田开发禁区】

  这是王启民在科研攻关过程中,面对油田开发重大难题时说过的话。“敢为天下先”、“勇闯油田开发禁区”是他那种锲而不舍,敢于攻关的求实精神的真实写照。王启民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楷模。他干工作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有一种像“铁人”“恨不得一拳砸出个大油田”那样的以实际行动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恨不得钻到地底下去把油层搞清楚。”他针对油田高产稳产的难点刻苦学习,精心研究,和其他科研人员一道,解决了油田分层开采接替稳产和低渗透层接替稳产配套方法等一系列高科技难题,为油田高产稳产做出了突出贡献。60年代,王启民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通过反复现场观察试验,提出了“因势利导、逐步强化、转移接替”的新方法,不仅为油田开发初期培养了一大批百吨以上高产井,而且为探索我国自己注水开发油田的道路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70年代初,为摸清油田高产稳产规律,他先后与许多科技人员一起,在大庆油田中西部试验区进行了长达10年之久的现场攻关,创立了“分层开采、接替稳产”的新模式。80年代,王启民又通过对“大庆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分阶段多次布井开发调整”的理论,作出了一次加密调整的规划,而后又通过攻关,使差油层成为油田打二次加密调整井的挖潜对象。王启民还在其他科技人员和油田开发各路精兵强将的配合下,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解决了表外储层开发这一世界难题,闯过油田地质和开发史上的一道禁区,可增可采储量2亿吨。9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王启民又勇挑重担,为油田稳产再闯新路,提出“三分一优”的结构调整方法和“控液稳油”的新模式,在油田推广后,使油田含水上升率3年不超过一个百分点。接着,王启民又集中精力,带领科技人员向“三次采油技术”的世界高峰攀登,为大庆的“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证。王启民同志多次闯禁区,敢于担风险,勇于攀登石油科技高峰,同时又脚踏实地,坚持实践第一,深入生产一线,开展严谨的科学求实工作,在他身上体现了“拼命加科学”精神和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精神的辩证统一。

  【陕京精神】

  1997年油建公司承担了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陕京输气管道工程的唐河河谷段全长116.4公里管道敷设任务。为了让大庆红旗在陕京线上高高飘扬,体现大庆工人的精神风貌,油建公司陕京输气管道工程项目党支部制定了“建设一个坚强支部班子,造就一支过硬党员队伍,培养一批管道施工人才,树起一座大庆精神丰碑”的“四个一”工作目标,同时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感到,建设好陕京输气管道不仅是一场信誉仗,更重要的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他们发扬了大庆人敢打敢拼的拼搏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连续3个月在甲方的施工进度表上名列前茅,并一举摘取了陕京管道百日劳动竞赛的金牌机组的光荣称号。后来,这“四个一”工作目标被称为“四个一”的陕京精神。

  【星火精神】

  供电公司星火变电所于1981年投产,由于星火变电所地势低洼,夏季开关厂积水严重,给变电所的安全运行带来重大隐患。星火变电所的历届领导坚持不懈地开展“建所立家”活动。变电所的职工们也以变电所艰苦的条件为动力,努力工作。截至1998年12月25日,该所已经安全运行6123天,并多次获得各项荣誉,1991年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金牌变电所。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星火的职工们总结出了星火职工的四个精神,即:政治上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作风上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工作上严细认真的求实精神;生活上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星火”精神是星火变电所在建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在以后安全供电的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扬,是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延伸。

  【齐家精神】

  起源于采油九厂采油二矿齐家综合采油队。这个队1988年组建,建队以来,该队一直坚持和发扬60年代油田会战的光荣传统,不断光大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造就了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锤炼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企业精神。1996年上半年当时任局党委常务副书记的张树平同志到齐家采油队调研工作时,把这种精神概括为“军营般的作风、学校般的生活、家庭般的温暖、铁人般的工作”。齐家精神集中反映了大庆艰苦奋斗、“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好作风,反映了大庆坚持抓“三基”工作的好传统。随着时代发展和企业需要,根据齐家北油田产能建设规模,结合岗位工作需要和井站分布情况,打破传统的基层队和班组建制,成立了齐家综合采油工区,工区干部8人,组建6个管理单元,其中,采油单元3个,集输单元1个,资料单元1个,后勤保障单元1个。为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单元、每名员工的积极性,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建立高效的生产管理运行机制。即日常工作团队化机制、内部管理自主化机制、生产维修市场化机制、管理规模动态化机制。实施后,内部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挖掘,员工的个人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采油工人均管井数由常规的7口增加到15口,平均单井综合用人仅有0.18,创出全作业区(0.59)单井综合用人最低水平。

  【松基三精神】

  1958年2月,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我国石油勘探开始了由西北向东部地区的战略性转移。为了摘掉中国“贫油’的帽子,石油工作者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发扬敢为人先,勇于探索,不甘落后的大无畏精神,在艰苦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进行钻探。终于在1959年9月26日在位于大同镇高台子的松基三井上喜获工业油流。松基三井的出油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1983年,松基三井所在的高台子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当时,承担开发高台子油田任务的采油五厂五矿职工绝大部分都是技校毕业生和待业青年,平均年龄18.6岁,工人技术等级平均不到二级,被称为“儿童团”队伍。为了加强队伍管理,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队伍战斗力,矿党委针对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大庆油田的发现井在这个矿的有利条件,经常请当年参加松基三井钻探的老石油人,对职工进行大庆会战传统教育,引导广大青工在艰苦的实践中继承和发扬大庆会战的光荣传统,从而逐步提炼形成了“团结、奋斗、求实、奉献”的精神,并命名为“松基三”精神,以此激励职工进一步发扬大庆会战优良传统,开拓进取,献身石油事业。在这一精神的召示下,干群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用严格的要求,科学的管理,高效开发油田。到1988年,在高台子油田开发5周年时,实现了年产原油50万吨的好水平,到1998年底累计生产原油659万吨,高台子油田被大庆油田评为高效开发油田,1994年采油五矿被大庆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

  【西水精神】